哪个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

 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的情感。《塞上听吹笛》又名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》,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。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,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,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。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,在虚实交错、时空穿梭之间,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,构成一幅奇丽寥廓、委婉动人的画卷。此诗作为边塞诗,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。

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

  塞上听吹笛原文

  雪净胡天牧马还,月明羌笛戍楼间。

  借问梅花何处落,风吹一夜满关山。

  塞上听吹笛译文

 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,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。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?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。

  塞上听吹笛注释

  1、塞上:指凉州(今甘肃武威)一带边塞。

  2、雪净:冰雪消融。胡天:指西北边塞地区。牧马还:牧马归来。一说指敌人被击退。

  3、借问梅花何处落:此句一语双关,既指想象中的梅花,又指笛曲《梅花落》。这里将曲调《梅花落》拆用,嵌入“何处”两字,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。

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

  塞上听吹笛赏析

 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,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。在笛声和月色中,边塞一片祥和,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。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。在这里,诗人写到了”落梅“,即古代笛子曲《梅花落》。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,《梅花落》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,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。

 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,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,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,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。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,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,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。

  塞上听吹笛创作背景

 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,他两次出塞,去过辽阳,到过河西,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。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,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。根据岑仲勉《唐人行第录》所载,此诗是对王之涣《凉州词》的酬和之作。

  塞上听吹笛作者

 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高适,为唐代诗人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蓚(今河北景县)人。早年仕途失意。后来客游河西,先为哥舒翰书记,后历任淮南、四川节度使,终散骑常侍。封渤海县侯。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,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。边塞诗与岑参齐名,并称“高岑”,风格也大略相近。有《高常待集》。

分享经验:http://www.ydcr.com/jiaoyu/doc/1057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