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个明镜亦非台这首诗全诗 菩提偈翻译

  全诗

  其一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

其二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

其三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

其四: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?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!

“明镜亦非台”出自六祖慧能所创作的《菩提偈》。

明镜亦非台这首诗全诗

  《菩提偈》翻译

  其一:本来就没有菩提树,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。只要佛性清净,哪里会有什么尘埃?

其二: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菩提树, 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镜台。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,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

  其三: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。本来就是四大皆空,到哪里染上尘埃?

其四: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,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?以此进行修行自身,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!

  《菩提偈》注释

  ⑴菩提:梵文Bodhi音译,意为觉智等,用以指人如梦初醒,豁然开朗,顿悟真理,达到佛的境界。偈,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。

  ⑵“菩提”二句: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,可理解为“本无菩提树,亦非明镜台”。这两句是针对神秀《无相偈》的前两句所作,应联系在一起理解。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。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。

  ⑶佛性:梵汉并译名词,意译为“觉性”“如来性”,有时被称为“涅”,或叫“真如”,也是“如来藏”的异名,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。清净:佛教术语,远恶行,离惑垢,称为清净。

  ⑷尘埃: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。

  ⑸“本来”句:菩提体性,本自离一切相,无染、净等任何二边分别,觅尘垢了不可得,无可拂拭。

明镜亦非台这首诗全诗

  《菩提偈》赏析

  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《无相偈》所作的,旨在说明“明镜”的清净;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、解脱之直道;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。

  《菩提偈》创作背景

  据《坛经》所载,惠能本不识字,他先“请人一读”神秀的偈语,然后作此歌偈,后请人题于西间壁上。

  《菩提偈》介绍

  惠能,俗姓卢氏,唐代岭南新州(今广东新兴县)人。佛教禅宗祖师,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。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,继承东山法门,为禅宗第六祖,世称禅宗六祖。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。有《坛经》流传于世。

分享经验:http://www.ydcr.com/jiaoyu/doc/1216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