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林寺桃花描写初夏的景色。此诗是作者在初夏四月来到大林寺,此时山下芳菲已尽,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。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,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。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,天真可爱,活灵活现;立意新颖,构思巧妙,趣味横生,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原文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注释
1、大林寺:在庐山大林峰,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,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。
2、人间: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。芳菲:花草美盛芬芳,泛指众花。
3、山寺:指大林寺。始:才;刚刚。
4、长恨:常常惋惜。春归:春天回去了。觅:寻找。
5、不知:岂料,想不到。转:反。此中:这深山的寺庙里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翻译
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,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。
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,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(817)四月九日,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(今江西九江)司马,无实际公事可办,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,此诗为当时即景口吟的一首绝句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作品鉴赏
诗的开首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两句,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,正属大地春归,芳菲落尽的时候了。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,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——一片始盛的桃花。
从紧跟后面的“长恨春归无觅处”一句可以得知,诗人在登临之前,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,而恼怒,而失望。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,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。
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,天真可爱,活灵活现;立意新颖,构思巧妙,趣味横生,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。
《大林寺桃花》作者简介
白居易,唐代诗人。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生于河南新郑,其先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后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。贞元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。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,后官至刑部尚书。